愚人节这天其实并不需要一个爱作弄人的来让人中招。根据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员说,人类大脑就极其擅长戏弄自己。
为了庆祝愚人节,我们将给出几条关于大脑感知和记忆的能力的真实诊断。
眼见不一定为实
UCI认知科学家Don Hoffman说,对于上面的第一张图片,俗称“涟漪”,尽管它事实上就是一个两维图像,而我们看到的却不是平的。
在第二张图片中,人们一般能在中央看见一个蓝色的长方形,它覆盖住这些圆圈的一部分。事实上,蓝色只出现在圆圈的弧上。而你看见的弧之外的任何颜色都是“完全由你自己的视觉系统创建的,”Hoffman说,“为了证明这一点,你可以遮住这些弧,之后,你就会看见蓝色就从内部区域消失了。”
他补充道,从这些图片中可以总结到这就是视觉的欺骗特质。他说,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人类眼睛就像相机一样记录下现实,但是我们认为看到的一切——颜色,阴影、文理、运动、形状和整个视觉——事实上都是在大脑中塑造的。
在Hoffman的网站和他的《视觉智慧》一书中还介绍了更多的光学幻象,一名浏览者评价说这些图像“无论是正面朝上还是颠倒都可以尽情观赏”。
眼睛VS耳朵
根据你看的那张脸,你将不是听到“啪”就是听到“嗒”。闭上双眼,你将会只捕捉到一声“啪”。发生了什么?这种现象被称为麦格克效应,即大脑会结合听觉(也就是这个实例中的“啪”)和视觉(右脸则默默地表现出一个“咔”的声音),最后输出一个既不是听到已不是看到的声音(嗒)。
Gregory Hickok是一名认知科学的教授,他解释道大脑是一起处理声音和光,而不是分开而来,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对即将感知的刺激的最好假设。
UCI研究员正在绘制脑电图来理解何时何地视觉和听觉信息在结合。Hickok说,这个研究将帮助那些失聪(使用唇语来接受信息)或是因中风失去语言能力的人们。
记忆的可塑造性
记忆是另一种饱受争议的真实的衡量工具。这个问问王牌播音员Brian Williams或是总统候选人Hillary Clinton和Donald Trump就知道了。但是,著名的记忆专家Elizabeth Loftus说,不仅仅是名人的大脑会美化过去。很多人都会回忆出比实际情况更高的考试分数,更多的捐赠,就是回忆中孩子第一次走路和说话的年龄也比实际情况要小。Loftus是UCI社会生态学、法学和认知科学的教授。
她指出,这种增加名望的“自发性记忆扭曲”只是大脑记录信息不可信的一个例子而已。在各种实验中,她展示了记忆可以通过被告知某些事而被修改或甚至是凭空想象。这些发现在法学界造成了轰动,Loftus现在是一名颇受欢迎的评论员,在众多备受瞩目的法庭案件中担任过专家征人和咨询师。